1985年3月,莫斯科寒风凛冽,红场再次被人群填满,这里正在举行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尔年科的葬礼。从1982年到1985年,苏联经历了多位国家领导人和核心政治局委员的相继离世股票里面怎么加杠杆,葬礼似乎成了一种频繁出现的“传统”,人们对葬礼仪式都已驾轻就熟。
但这次葬礼却有些特别,在看台上方,与一众苏共元老并肩站立着一个陌生身影——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他两天前刚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推举为新一任总书记,年仅54岁 。
戈尔巴乔夫在葬礼上的演讲,让苏联人隐隐察觉到改革的气息。彼时他雄心勃勃,描绘着未来前景,试图指出让国家摆脱危机的方法。然而,他接手的苏联,实则是一个失去活力的庞大国家。
从1975年到1985年,苏联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停滞期,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使苏联将20%的国民生产总值投入扩充军备,国内财政储备严重紧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以重工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为关键的加速发展路线,希望挽救经济颓势。但这条改革路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不巧的是,从1985年开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苏联外汇储备随之减少了2/3。
展开剩余86%紧接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亚美尼亚大地震接踵而至,让本就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苏联经济持续恶化,通货膨胀飙升,市场商品短缺,日用品匮乏,基本生活物资只能凭票限额供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没能扭转经济困境,反而引发民众不满。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单方面宣布独立,这是苏联历史上首次有加盟国分裂出去,此事影响重大,苏联面临解体威胁。
戈尔巴乔夫决定起草新的联盟条约,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迈出大胆一步,创设苏联总统一职,改变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集体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制度,他也当选为苏联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总统。
这次会议还修改了保障苏共领导地位的宪法第六条,多党制大门就此打开,旧体制被打破,新体制却未完善。而苏联国内经济依旧每况愈下,工资和退休金无法按时发放,民众生活质量不断下降。1990年劳动节,戈尔巴乔夫在红场讲台被民众当面质问指责。
此时,鲍里斯·叶利钦站了出来。1985年8月,刚上任的戈尔巴乔夫力荐叶利钦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因其改革意识强。叶利钦上任后反特权、反腐败、反官僚体制,实行干部大换血,成为人们赞誉的改革闯将。但后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让叶利钦深感失望。
1987年11月,叶利钦因在会议上严厉批评戈尔巴乔夫政策,被免除莫斯科党委第一书记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1989年3月,叶利钦以89.4%的得票率当选苏联人民代表,重返政坛。1990年5月,俄罗斯联邦举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尽管党内已经分化,戈尔巴乔夫地位不稳,但还是在苏共第28次代表大会上取得连任。然而,叶利钦在大会上宣布退党。此时莫斯科出现了两股对立的政治势力,一方是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另一方是苏共内部的强硬派。
戈尔巴乔夫认为叶利钦是要搞垮苏联,于是选择向强硬派妥协,任命普戈为内务部长,亚佐夫为国防部长,克留奇科夫为克格勃主席,委任亚纳耶夫为副总统,帕夫洛夫为内阁总理。
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76%的人支持保留。同一天,俄罗斯单独进行全民公决,同意设立俄罗斯总统一职,且俄罗斯总统在境内权力大于苏联总统。
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俄罗斯第一任总统,莫斯科成为戈尔巴乔夫代表的苏联和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两个对立方的阵地。
1991年4月,戈尔巴乔夫绕开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9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开会,制定新联盟条约。
该条约一旦签署,将承认各加盟共和国拥有独立主权,苏共中央将形同虚设,苏联也将名存实亡。原定于8月20日正式签署并公布。
1991年8月15日,苏联《消息报》率先披露新联盟条约全文,这让副总统亚纳耶夫、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克格勃头目克留奇科夫和国防部长亚佐夫等苏联党政军高级领导人极为不满,因为这将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且克格勃窃听到戈尔巴乔夫准备签署条约后对中央权力机构大换血,他们都在被撤换名单上。
于是这些大人物决定联合向总统逼宫。
1991年8月18日,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福罗斯的总统别墅度假时,别墅内通讯全部被切断,苏共中央书记舍宁、克格勃第九局局长普列汉诺夫中将等人闯入别墅,要求他在实行紧急状态的命令上签字,或签署命令将权力移交给副总统亚纳耶夫,戈尔巴乔夫坚决拒绝,随后被软禁,与外界失去联系。
1991年8月19日6点,苏联中央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播报副总统亚纳耶夫的命令,称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责,由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务,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包括亚纳耶夫、亚佐夫、克留奇科夫、帕夫洛夫等。
这一消息震惊苏联和全世界,多数人认为政变结果难以改变,因为发动政变的都是苏联党政军的重要实权派。为防戈尔巴乔夫支持者反击,国防部长亚佐夫调集大批军队和坦克开进莫斯科。
叶利钦在睡梦中被女儿叫醒得知政变消息,此时克格勃特工包围了他的别墅,但奇怪的是,特工包围后未进一步行动,叶利钦通讯畅通,人身自由未受限。
他迅速与外界取得联系,上午9点抵达俄联邦议会大厦莫斯科白宫,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伊万·希拉耶夫,以及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理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共同发布声明,称这是反动反宪法的政变,督促军方不要参与。
在叶利钦等人号召下,很快形成反对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声势。中午12时许,叶利钦走出大楼与支持者见面,登上封锁议会大厦的塔曼师110号坦克,宣读告俄罗斯公民书,称苏共是犯罪集团,实施非法政变,号召公民罢工、罢课、上街示威。叶利钦讲话成功,越来越多人走上街头示威。
当晚17:46,亚纳耶夫举行记者会,表示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心采取措施摆脱危机,称戈尔巴乔夫安全,希望其康复后履职。
8月20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无重大行动,叶利钦拥护者却采取系列行动,约5万名游行者聚集在俄罗斯议会大厦旁保卫大厦,叶利钦发表声明接管俄罗斯境内武装部队,宣布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8月18日以后发布的所有命令无效,还与美英领导人通话寻求国际支持,呼吁西方要求释放戈尔巴乔夫。
一些参与政变的军人开始倒戈,原定于8月20日凌晨3时攻占俄罗斯议会大厦的计划因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拒绝执行命令而夭折,驻守在莫斯科周围的多数师指挥官拒绝出动,驻萨哈林、堪察加等地的远东苏军表示支持叶利钦。
8月21日凌晨,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采取行动,空降兵军车驶向俄罗斯议会大厦,遭民众拦阻,士兵对空射击,3人被流弹打死。面对民众,军队装甲运兵车停止前行,一些军区公开支持叶利钦,聚集在莫斯科的军队陆续撤离。
中午,叶利钦宣布控制在俄罗斯的武装力量,此时紧急状态委员会已失去民众支持,局势明朗,民众舆论和军队都站在叶利钦一边。16时,苏联国防部举行记者会,宣布撤回部署在紧急状态地区的军队,解除首都宵禁。
17时,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解散委员会、释放戈尔巴乔夫、解除紧急状态,这场政变以失败告终。
发动政变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中有三人自杀,分别是内务部长普戈、苏军元帅阿赫罗梅耶夫、苏共中央委员克卢奇纳 。
8月22日凌晨2点,被软禁3天的戈尔巴乔夫乘坐叶利钦派出的专机回到莫斯科。
8月23日,戈尔巴乔夫参加俄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演变成对他的质询大会,叶利钦挥舞法令要求苏共在俄罗斯停止活动,戈尔巴乔夫最终与其共同下令查封苏共各级机关,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收归苏共一切财产。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建议解散苏联共产党。
1991年12月7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附近,叶利钦秘密召集白俄罗斯元首舒什科维奇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狩猎小屋内签署了苏联的“死亡证书”,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将停止存在。
1991年12月25日晚上7点,戈尔巴乔夫宣读辞呈,克里姆林宫上的苏联国旗缓缓落下,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起,苏联这个红色帝国平静地从世界上消失。
苏联的解体股票里面怎么加杠杆,对世界政治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延续至今,这个在两次世界大战及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中都屹立不倒的大国,以这样的方式落幕,令人唏嘘。
发布于:云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门户_配资平台查询_配资手机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