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佛山炒股配资,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芯生命”)获得了7月18日首发审核机会。
北芯生命上会,资本市场非常关注,因为他选择的是科创版,并且是第二次选择科创版,此前在2022年科创板未盈利企业的上市被停止,然后新的监管层上任以来,专门针对未盈利设定了科创板上市第五套标准,北芯生命赶上了这次机会,同时也意味着这家企业也是没有盈利的企业。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2020年至2024年,公司虽然累计营收6.46亿元,但是同期亏损却高达10亿元,这也是北芯生命第一次选择登陆港交所和第一次登陆科创版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当时也是亏损企业。不过,第二次选择科创版,不仅仅是亏损的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核心产品夸大宣传且自相矛盾,以股权激励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的问题。
核心产品夸大宣传且自相矛盾
根据招股书上会稿北芯生命到2024年12月31日,已公司在市场推出9个产品,覆盖IVUS系统、FFR系统、血管通路产品、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及电生理解决方案五大类别。但是真正形成商业化营收的主要是FFR系统和IVUS系统。
因此FFR系统和IVUS系统是目前公司的核心产品。
1、FFR系统业绩开倒车并面临市场竞争形势不乐观,宣传自相矛盾。
招股书显示FFR系统2020年上市获批,开始贡献营业收入,并成为主要营收来源。2021年中国冠脉直接测量FFR市场的市占率达到30.6%。对于这款核心产品,招股书这样宣传:“国内首家拥有血管内功能学FFR及影像学IVUS产品组合的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并改写了中国冠状动脉疾病临床精准诊断完全依赖进口产品的局面”。
可是FFR系统从销售收入看,实际上一点不乐观,因为FFR系统销售收入分别为 8058.47万元、7914.58万元、7745.84万元,从趋势上看,显然已经在开倒车,2024年实际上FFR系统贡献的收入占比已经不到3成.
而FFR系统是北芯生命号称国内首家拥有血管内功能学FFR的企业。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国外对手就有雅培、飞利浦、波士顿科学,他们的FFR产品均早于北芯生命,招股书认显示国内对手乐普医疗的FFR产品是2022年底获批。
但是,事实上,北芯生命的FFR系统只是血管内功能学的途径之一,还有很多其它途径研究的企业,根据2018年资料,当时基于影像FFR测量的企业就有下面这些家。所以,北芯生命列举的乐普医疗作为竞争对手,实际上只是其中一家,事实上的对手很多。
例如,2016年的科亚医疗在2020年获得NMPA批准,成为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产品。科亚医疗称自己是国内收款获批上市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也是FFR产品,因此,北芯生命的FFR系统称国内首家,是否有整个行业内的权威统计验证?
刚刚上市才三年,创造营收就已经呈现下滑趋势,国内首家的价值何在?
此外,既然北芯生命的FFR系统2020年获批上市,根据广州增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新闻认为:该产品属于国际领先、国内首创并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该产品填补了我国在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测量技术领域的空白。这篇当地官方文章时间是2020年10月19日。这意味着应该是国家药监局在此之前就应该公示了,否则如何敢这样评价这款产品。
但是,事实上根据国家药监局的公告,这款产品的公告发布时间却是在2021年的2月18日。(详细情况见:https://www.gov.cn/xinwen/2021-02/18/content_5587491.htm)
这就意味着,国家药监局还没对这款产品做出评价,北芯生命和当地政府自己就判定国际领先、国内首创并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了?
2、IVUS产品夸大宣传
招股书上会稿显示公司核心产品IVUS系统性能为中国首个获批的自主创新60 MHz高清高速国产 IVUS 产品和首个在海外获批上市(欧盟 MDR)的国产IVUS 产品,上市后即取得国产第一的市场份额并降低了国内市场的进口依赖。
2022年核心产品IVUS系统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IVUS系统销售收入分别为935.51万元、9708.59万元、2.17亿元,占北芯生命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14%、52.82%、68.62%。
也就是两款创造营收的产品,FFR系统销售下滑之后,IVUS系统销接班扛旗了大旗。
但是,IVUS系统上市后即取得国产第一的市场份额的说法令人怀疑。雪球上,(https://www.gov.cn/xinwen/2021-02/18/content_5587491.htm)关于IVUS,有分析认为微创医疗是国产第一家心脑血管冠脉企业获批IVUS的国产厂家。开立医疗IVUS产品2022年12月也已经获批上市,除此之外,国产厂家恒宇医疗、开立医疗、全景恒升、远大医药和博动医疗等的IVUS、IVUS+OCT 及 OCT 产品均已陆续获批上市。
2022年5月,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血管内成像导管”和“血管内成像设备”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它是一款将现有IVUS、OCT两项技术融合的血管内成像设备。时间上早于北芯生命的时间。
而且,其IVUS产品营收增长是以牺牲价格换取的,报告期各年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6496.62元、3856.29元和2696.36元,价格腰斩。
因此,到底是其他企业的宣传自己IVUS是国内第一,还是北芯生命国内第一,都各有各的说法,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官方机构对此进行证明,因此,充其量这是企业为自己贴金的宣传噱头罢了。
以股权激励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
其实,北芯生命第一次在港交所失利以及第一次科创版失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连续亏损。
可是,这样一家连续亏损的企业,对自己的股东十分慷慨大方。
报告期各期2022-2024,公司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14,946.47万元6,185.95万元和3,937.16万元。而在上会稿之前的2021年,股权激励费用达3.21亿元。由此计算,2021-2024年用于股权激励费用达5.78亿元。
而2022-2024年亏损高达10亿元。
为了激发股东以及员工的积极性,进行股权激励无可厚非,但是要量力而行,在企业连续巨额亏损情况,这样做,让人质疑套现和利益输送。
其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公司实际控制人宋亮的持股比例较低,直接持有公司16.1530%的股份。除自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宋亮通过担任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北芯共创、北芯橙长及北芯同创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控制公司13.4140%的股份,宋亮自身及通过其控制的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29.5670%的股份。
所以,虽然宋亮持股比例不高,但是获得的股权激励金额不少,仅这几次股权激励就让其获得1.68亿元的丰厚回报。这不是提前套现了么?
而且,2021年,实控人宋亮以每股1元认购股份,同时机构增资价却高达1286.62元/股,为何股价相差1286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让人怀疑动机。
总之,在经历两次IPO失败后,北芯生命仍然存在上面的问题,让这一次的IPO之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而且根据招股书,事实上此次上会佛山炒股配资,还有对赌协议隐形制约,虽然明面上取消,但是时间上,正是对赌协议约定的时间,结果如何拭目以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门户_配资平台查询_配资手机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