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7年吗?炒股指平台杠杆
那是合资品牌的巅峰时刻——大众、丰田、本田三分天下,油车销量破2322万辆,新能源还只是个“小角色”,存在感微乎其微。
可谁能想到,短短七年之后,一切风云突变:
2024年,油车销量跌到了1240万辆,同比下滑15%。
而更扎心的是——这还不算惨。
更惨的是,合资品牌 已处于集体“掉线”中:
曾经的标杆车型,如今靠疯狂降价续命;曾经一车难求的品牌,现在贴息、送保养,消费者却还是不买账。
总的来看就是,不管你信不信——从趋势和市场结构来看,合资车企的大败局,早就开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展开剩余85%因为回顾5年前,很多合资品牌还在玩着“加价提车”的游戏。
那时候的本田CR-V、凯美瑞、RAV4,动辄加价一两万,还得捆绑装潢、强制贷款。
消费者想按“指导价”买车?
4S店顾问可能连眼神都懒得给你一个,直接一句:“我们这没这么大的优惠。”
再比如雷克萨斯ES,加价提车简直成了默认操作,有的城市甚至要等三个月,才能提到现车。
而更讽刺的是——2019年,它因为在销售中违反《反垄断法》,被罚了8761.3万元;
可罚归罚,加价的事儿不但没收敛,反而越发明目张胆,还“顺势涨了一波价”。
可现在呢?
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反过来天天搞“限时补贴”、“年中钜惠”、“直降3万”,比消费者还着急。
东风日产更是全系打折,轩逸·真心版的裸车价干到6.68万出头,还送“动力总成终身质保”;
就连凯美瑞都扛不住了,指导价20.98万的新款车型,很多地区直接干到了14.1万的裸车价。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
这些只是平价车而已,大家爱占小便宜,自然搞不赢新能源车;
如果换车豪华车,或者超豪华车,情况就不一样了!
但事实呢?与很多人想象的完全不同,甚至特别颠覆。
先来看BBA——奔驰、宝马、奥迪,曾经公认的“身份象征”,谁不想“入个门”?
可现在,新能源把它们打得几乎“脱价求生”:
你可能想不到,宝马3系在有些地区裸车价已经低至18.5万,也就和比亚迪汉的价格差不多了;
奔驰C级优惠完19万出头,比起问界 M7、理想 L6不要便宜太多;
最离谱的是奥迪A4L,某些终端直接干到17.2万起售,还不如小鹏、极氪的某些中端车型卖得贵!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因为更具冲击力的,是国产新能源开始“杀”入高端:
小米SU7起售价21.59万,6月销量突破2.3万辆;
问界 M8、理想 M7也都站稳了30万级别,销量节节攀升;
至于问界M9,定价近50万,还供不应求——逼得BBA都得在中大型市场,再打了一轮“价格保卫战”。
说白了,现在不是只有“想占便宜的人”才买电车;
而是很多买得起豪华车的人,也开始觉得——电车,才是真正值的那个选择。
而更残酷的问题还在于:
现在的 bba、丰田、本田、日产,还可以靠疯狂降价,跟新能源车55开;
但都降到这份上了,还能继续降下去吗?
可能很难很难了!因为总得留点利润。
但新能源车呢?很多品牌还没怎么打折呢!
譬如理想也好,问界也罢,甚至小鹏、极氪都还接近原价在卖车。
就这种情况下,传统合资品牌都有点扛不住了。
等它们也开始疯狂这么降价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可能真的很难想象了!
此外,新能源车还有“加速升级”的能力。
OTA更新、芯片升级、车机焕新,甚至6个月改款、12个月推新——像打手游一样迭代;
而合资车呢?
你想让它半年推个新版本,基本不可能;
哪怕是1年一次中改,都拖拖拉拉,配置变动小得可怜,完全跟不上国内市场这节奏。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不是被一次打败,而是天天被摩擦;
不是拼一次价格你赢了就行,而是每天醒来,你都要面对更强、更新、更卷的对手。
就这种情况,直接注定了,这就是一场“没有终局,难以胜利的战争”!
总的来看就是:
别看今天合资车还有销量、有品牌、有渠道——但这一切的“表面体面”,撑不了多久了。
因为它们正在输掉的是未来:
输掉了市场话语权,输掉了用户认同感,更输掉了对新趋势的掌控力。
你可以把现在当成“调整期”,也可以安慰自己“低谷终会过去”;
但当对手已经进入了下一代系统循环,而你还在为老车型清库存打折求销量——
这就不是低谷,这是败局。
而这个败局炒股指平台杠杆,早就开始了!
发布于:江西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门户_配资平台查询_配资手机平台观点